致全市人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一封信范文(通用8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书信吧,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为了让您在写信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致全市人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一封信范文(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致全市人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一封信1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近年来,我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多发,受害对象涉及各行各业、各个群体,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年关已至,新年篇章又将开启,全力压降发案,定西市公安局特致全市人民一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公开信,请您认真阅读,并将此信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扩大知悉范围,增强防骗意识,警民携手,共同反诈防诈,配合公安机关打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的人民战争。
目前电信网络诈骗常用的作案形式和手段有以下几类:
一、网络贷款诈骗:
易受骗群体:无业、个体等有贷款需求的人群。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通过“无抵押、快捷、低息”的贷款条件吸引有贷款需求的受害人,并以需要缴纳保证金、手续费或受害人银行流水不足需验证还款能力等形式,诱导受害人汇款转账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办理贷款一定要到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凡是在放款之前,以缴纳“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要求转账刷流水、验证还款能力的,都是诈骗!
二、刷单返利诈骗
易受骗群体:学生群体、待业群体等。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在网络发布“轻松、高薪、日结”等刷单广告吸引受害人,以“小额单子”正常返还本金和佣金的形式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后以流水不足、需完成联单才能提现为由,让受害人一步步陷入更大金额的陷阱。
警方提示:所有刷单都是诈骗,千万不要被蝇头小利迷惑,千万不要缴纳任何保证金和押金!
三、“杀猪盘”诈骗
易受骗群体:大龄未婚、离异单身男女。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婚恋网站等添加好友后,假装和受害人确立恋爱关系,以“有内幕消息”“熟悉平台漏洞”等借囗引诱受害人进入虚假投资平台网站等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始于网恋、终于诈骗!社交网友以“有内幕、熟悉平台漏洞、稳赚不赔”为由拉你入伙、教你投资理财的都是诈骗!
四、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
易受骗群体:经常进行网上购物的群体。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冒充购物平台客服或快递客服,以商品质量有问题需退款或丢件等理由谎称为受害人办理赔付手续,诱导受害人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正规网站商家退货退款无须事前支付费用,请登录官方购物网站办理退货退款,切勿轻信他人提供的网址、链接!
五、冒充熟人或领导诈骗
易受骗群体:行政单位、企事业人员等群体。
作案手法:
①犯罪分子冒充行政单位领导主动添加受害人QQ或微信,用关心下属的口吻获取信任后,提出转账汇款要求。
②犯罪分子冒充公司老板,以生意往来或退还合同金为由,在QQ等通讯软件上要求财务人员进行转账操作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凡收到微信、QQ好友要求转账汇款或借钱的要求时,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确认后再进行操作!
六、冒充“公检法”诈骗
易受骗群体:防范意识较差的群体。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冒充通信管理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以被害人涉嫌洗黑钱或诈骗等为名,诱使受害人将银行卡内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或安装“安防”APP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公检法机关绝对不会通过电话、QQ、传真等形式办案、也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让你远程转账汇款!
七、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易受骗群体:热衷于投资、炒股的群体。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以“专业推荐、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受害人在推荐平台内进行充值操作,并且在部分亏损后让受害人持续补仓,最终平台内的资金无法提现或网站无法登录。
警方提示:投资理财,请认准银行、有资质的证券公司等正规途径!切勿盲目相信所谓的“炒股专家”和“投资导师”!
八、虚假购物诈骗
易受骗群体:网购群体,特别是在网购平台、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购物渠道淘货的人群。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发布低价商品信息,在交易后以需缴纳定金、手续费或不发货、邮寄低质量货物的形式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网购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购物平台!通过微商、微信群交易时,一定要详细了解商家真实信息,确定商品真实性。交易时最好有第三方做担保!
九、注销“校园贷”诈骗
易受骗群体:院校学生及新步入社会群体。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冒充网贷、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称受害人开通的“校园贷、助学贷”等账号为学生身份,以“不符合当前政策需注销账户”为由,诱骗受害人在贷款平台贷款后转至其提供的账户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不要轻信陌生人“注销校园贷”借口,更不要相信“征信会受影响”的说辞。
十、网络游戏虚假交易诈骗
易受骗群体:喜爱网络游戏的群体,学生居多。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伺机在游戏网站找寻出售装备、游戏币的受害人,并要求受害人在指定游戏交易网站(钓鱼网站)上进行交易,后以“注册费、押金、解冻费”为由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买卖游戏币、游戏点卡,请通过正规网站操作,一切私下交易均存在被骗风险!
凡遇上述问题,各位市民应立即拔打国家反诈专线96110咨询举报。诈骗手法千变万化,请您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最后,定西市公安局向广大市民致以诚挚的问候,祝幸福安康,远离诈骗!
致全市人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一封信2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岁末年初、临近春节,是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分子最为活跃的时间段,现在的骗术让人防不胜防,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手机、固定电话、互联网等通信工具,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活动,给广大群众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维护社会稳定,切实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全市公安机关已全面部署开展打击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工作,请广大市民切实增强防骗识骗意识,捂紧自己的“钱袋子”。目前电信网络诈骗常用的作案形式和手段:
一、犯罪分子冒充通信管理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以被害人涉嫌洗黑钱或诈骗等为名,诱使受害人将银行卡内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或安装“安防”APP实施诈骗。 ……此处隐藏2859个字……,请一律不要相信;
九、凡是买游戏装备私下交易的,请一律不要相信;
十、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请一律不要相信。
警方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提高警惕,做到“三不一要”,即:不轻信、不透漏、不转账,发现被骗要及时报案。让我们联起手来,共同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
致全市人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一封信7全市广大市民朋友: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多发,诈骗分子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电话和短信等途径,乔装打扮,巧立名目,骗取钱财,给被骗者带来严重经济损失,造成各种家庭悲剧和一定社会危害。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崇州公安机关正在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与、配合,不断提升识诈、拒诈、反诈的意识和能力,全力配合公安机关的打击行动,形成“全民防骗反诈”的强大声势,打响打赢反诈人民战争。
在此,公安机关郑重提醒广大市民:
电信网络诈骗就在我们身边,请您珍惜自己的血汗钱,保卫父母的养老钱,守住子女的读书钱,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听不信不转账,看紧捂住“钱袋子”,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切实保护个人财产安全。牢记“六个一律”、“八个凡是”和“五个五不”:
“六个一律”
1、陌生人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断;
2、只要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断;
3、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要求汇款的,一律挂断;
4、所有短信,只要让你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只要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八个凡是”
1、凡是提到安全账户的;
2、凡是让你兼职刷单赚钱的;
3、凡是客服主动向你退款的;
4、凡是贷款让你先交钱的;
5、凡是向你索要短信验证码的;
6、凡是让你点击陌生连接的;
7、凡是网购让你脱离平台交易的;
8、凡是帮助修改征信记录的,都是诈骗!
“五要五不”
1、陌生来电要警觉,不大意;
2、网络信息要查证,不轻信;
3、可疑链接要谨慎,不乱点;
4、资金转账要核实,不着急;
5、一旦受骗要报警,不犹豫。
如您不幸被电信网络诈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同时,也欢迎广大市民提供线索,检举揭发各种电信诈骗行为,公安机关将及时受理并对违法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打击!
希望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学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与警携手,反诈同行,共同抵制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同时,崇州公安再次敦促相关犯罪嫌疑人,要放弃侥幸心理,尽快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对拒不投案并继续从事电信网络诈骗及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从严惩处。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致全市人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一封信8信宜市全体市民朋友们:
当前,电信网络新型犯罪活动猖獗、诈骗案件高发,受害群众众多。为了让您和家人远离电信网络诈骗,请您留意以下温馨提示:
一、熟悉了解各种骗术,高度警惕频发的几类电信网络诈骗手法:
1.网上兼职刷单要求垫付资金,抖音快手要求关注点赞有钱拿,就是诈骗。
2.网上投资理财微信、QQ群里各类“股神”、“专家”推荐股票和投资声称有高额回报的莫轻信,全是诈骗。
3.网上贷款却以各种名义被要求先收费的,就是被骗。
4.天上不会掉馅饼,客服退款是骗局。
5.网贷客服来电要谨慎,注销贷款账户是骗局。
6.自称领导、亲友等熟人用QQ或者微信等通信软件发信息要求汇款或者帮忙汇款的,一定要当面或者视频核实。
7.老师在家长群发交资料费、二维码或者向您借钱的,都是诈骗。
8.非官方网站买卖游戏作弊软件、装备、账号的,都是诈骗。
9.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QQ,拉您入群,让您下载或者点击链接进行投资、赌博的,都是诈骗。
10.冒充公检法要求汇款或者让您转入“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二、珍惜前途信誉,经得住利益诱惑,不要主动参与电信网络违法犯罪
远离电信网络诈骗,不光意味着我们要加强防范,不被骗子诈骗,也包含着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抵制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未成年的学生群体法律意识淡薄、自控能力较弱,千万不要误入歧途,加入骗子的阵营。
近日,公安机关在一些案件中发现,有些学生通过微信、QQ等交友群,向犯罪分子出售出租自己的身份证,出售自己或家人的银行卡、手机卡,转让自己的微信、QQ、支付宝等社交账号,注册虚假公司、办理银行对公账户等,只为获得微薄的报酬,却不知自己正在被犯罪分子所利用。更有一些学生主观上参与非法活动,从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悔恨终身。
在此,公安机关郑重提醒大家:一定要珍惜个人的征信,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不得将其出租、出售、转借给其他人,自己实名注册的微信、QQ、支付宝、抖音、快手等所有社交账号只能本人自己使用。如涉及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公安机关郑重提醒:
“八个凡是”
凡是给你宣传做兼职刷单返现的,都是诈骗!
凡是公检法要求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凡是网上交友引诱你高额投资、买彩票发财的,都是诈骗!
凡是索要你个人、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凡是自称快递、商家客服给物退款让你先打钱的,都是诈骗!
凡是工商局、社保局、教育局、税务局要给你退税补贴的,都是诈骗!
凡是网上贷款收手续费、验资费、保证金,要你先打钱的,都是诈骗!
凡是亲朋好友、上级领导、老师同学利用QQ、微信聊天向你借钱让你转款让你缴费的,不和你打电话、不语音、不视频的,都是诈骗!
“五个不要”
不要轻易相信(不相信主动联系你的各类客服、亲朋好友,借钱转账要核实清楚)
不要轻易泄密(不向任何人泄露密码、验证码,短信、微信、QQ链接不轻易点开)
不要轻易汇款(不给陌生账户转账、不扫陌生人发的收款码,尽量选择延迟到账)
不要点击链接(不要点击陌生短信的陌生网络链接,所有有链接的短信都是诈骗短信,一律删除)
不要下载APP(不要随意点击一些微信、QQ群里边的链接,然后下载注册一次陌生APP,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六个一律”
陌生号码让你转钱的电话,一律挂掉!
陌生号码让你转钱的信息,一律删掉!
陌生号码让你点击的链接,一律不点!
陌生号码让你提供验证码,一律不说!
陌生号码告知你中奖信息,一律不信!
陌生号码告诉你熟人介绍,一律核实!
文档为doc格式